搜索
查看: 17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开大学丽泽师生共读”招募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9 19:1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南开大学
丽泽师生共读
Lize Reading Party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读书不觉春已深  
生共读邀请您加入,
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享读书之乐让“阅读”变成“悦读”,
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三五知己,以书为媒,围炉夜话,
推荐一本您认为有阅读价值的书籍,
可以选择小说、散文、科普等体裁,
上您的阅读心得与理解,与师生共同分享。
群(飞书群)获得读书会信息:




Lize Reading  Party
南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和图书馆联合发起 “丽泽师生共读” 活动,以书为媒,会友,营造爱书,读书,谈书的良好校园氛围。现向全校教工招募读书会分享人,享受阅读分享的快乐。
报名要求:
1. 南开大学教职工
2. 推荐一本或多本您阅读过的非学术类书籍
3. 注明您的推荐理由
4. 书籍内容积极向上 适合师生共读

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注:
“丽泽”一词,寓意思想融汇交集,取自南开大学馆藏年代最早的古籍《丽泽论说集录》,该书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图书馆“镇馆”之宝。“丽泽”二字,颇有深意。《周易》“兑封”象义云:“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三国时期经学家和玄学代表人物王弼注释说:“丽犹连也”。此外,丽泽二字也被比喻为“惠泽”。朱熹则释义为:“两泽相丽,互相滋益,朋友讲习,其象如此”。可见,“丽泽”之意乃两泽相连,其水交流犹如君子朋友通过交往讲谈而互相交流知识与切磋学问从而达到互相惠泽的目的。“丽泽”有两泽相连之意,其水交流犹如君子通过讲会而交流知识。

往期回顾»   


我们已经读过:  
《爱之理由》、《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微积分概念发展史》、《思考快与慢》、《了不起的盖茨比》、《相约星期二》......

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来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生活。
在11月6日周五的晚上,李川勇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相约星期二》的分享。
不同于我高中时乏善可陈,一人在台上滔滔不绝,众人在台下昏昏欲睡的分享会。同学们一一站起来,读着书中内容,回归到最为本真的书的一页页内容,从一个个英文单词中,重现莫利教授风趣幽默的形象,也从“我”的思考中,感受着,梦想与现实的冲击,琢磨着,自己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比起这些,其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教授对于死亡的平静,坦然与乐观。比如:在同事的葬礼上,听着众人对逝者的缅怀与感激,他如是说道“要是他生前听到了这些话,他该有多开心。”
珍惜眼前人,感恩身边事。在这次会后,我赶紧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们我多么爱他们。感谢这次分享会,让我领悟。

方东美《中国人生哲学》
初识哲学,以为它尽是玄虚,非普罗大众所能观也;听卢老师一堂讲座后,心中疑惑方解。卢老师详尽地介绍了《中国人生哲学》的各章内容,涵盖中国先哲的宇宙观、道德观念、艺术观念、人性论等,让我对中国人生哲学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原来哲学离大众很近,它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抗战时期,方先生通过讲述中国人生哲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扩大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和名师一起读书,能够对书有更深刻的认识,减小阅读难度,明确阅读方向。我从这次活动中收获良多,课下也会阅读这本书,期待下次交流。

陈忠实《白鹿原》
这一讲的名家读经典的老师是文学院的本家老师林晨,书也是一早读过的书,我一个文学院的学生参加这次活动似乎有些偷懒似的。但是我反而受到很大的震撼,不过想来不是书上的内容,而是这次活动的人和事。
老师和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让我整个人被打开了。有位同学讲他的家乡讲他的爷爷和这本书的情感关联,讲high了就不自觉地流露出方言,太生动有趣了。也让我觉得我自己读书是太迂了,写论文也是,要写一个题目,就寻章摘句地找,读书太过功利,也失去了和一本好书对话的机会。而老师讲鹿兆鹏的年龄考据,从全书最开始的几章,到最后一章,经过对比和历史人物考证,还原了隐藏在字里的情节,也因此提纲挈领,串联起了整本书的线索。我想这才是真正研究历史的态度呀!
有感于此。我应该像陈忠实先生那样热忱而“笨拙”地继续工作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